香事拾遗

香事拾遗乃某平日读书笔记及习香感悟,抽其中一小部分与广大香文化爱好者分享,某乃草根鄙夫,不善文章,如有疵谬,实所难免,若能得一二贤者指教,乃我万幸。现今文化如破灶湿灰,遇机则燃,全在中华儿女侪侪努力,殆为中国人所以称之为中国人之根子至属。

1_天地之大文,易知簡能,纯乾純坤並建,易體立,陰陽剛柔各成其能;上清下寧,晝曰夕月,水融山結,動行植止,不待配而大美自昭著于兩間.聖人體天之不貳為德之純,極變蕃之用而皆貞夫一,盛徳之光輝自足以經緯萬物.合香,小技耳,疑此之有余,憂彼之不足,組五味以致和,美不足而務飾之,飾有余則誠愈不足.賁亨小利有攸往.是故壯夫不為小技,易有大壯,利貞,彖日大壯,大者壯.利貞乃性情,內剛健已足,純陽無雜,美利足于己,可以震之四海,美利天下.

2_马浮所谓“居夷之感”,当今尤甚.古人以读书穷理,反身践行为第一等事,琴棋书画茶香等等为闲事,余事,或者说雅事,今人多反之,故知识囿限,邪说盛行.一个朋友对我说:“我最反感做香的人,神神叨叨!”我们这些与香文化有干涉的,到底是在传播?还是在传染?都需面壁.香文化断层与否,于斯道斯文斯人有何损益?但若书种断了,纯汉学将难见天日,马一浮在那样艰苦环境下,坚持刻板.多印一书,只是为了能给天地间多留一二读书种子.

3_莞香在古以金钗脑、马蹄冈为最良,概至明末清初又以金桔岭为第一,其次则近南仙村、鸡翅岭、白石岭、梅林、百花洞、牛眠诸处,以乌泥坑最次.自东莞种植沉香,德庆、高明、新兴、盆允之利山、朱崖之香洲诸香山皆废.今以大岭山、清溪、寮步所植最广.昔莞香盛时,地无余壤,人无徒手,岁售踰数万黄金.古之莞人种香先择土,香在其地不在其种,异地则香变,多以红土砂石相杂为最,土黄砂石杂者次之,纯黄纯黑无砂者又次,今则不复讲究.翁山云:莞人种香者多朴野不生文采,岂香之能夺人灵气焉.余谓质朴不害道,文过则史矣!

4_洛阳牡丹盛开,诸公竞品题,康节云:“含蕊为盛,烂漫为衰。”可深玩味。

5_晨独一室,焚香事静功,其燠气清轻上孚者直济太虚,心之一点神明与宇宙同体,大摄于小,广尽精微,全生家称丹聚。此读书时也,马孚之书种即性种,一念之根子劳攘区区,谓戮贼其心,慈湖先训云:世间忙,学者需到不忙处。

6_沉香偶有蜜气质蜡,极似伽蓝,而伽蓝绝非蜡沉,此与公之它一语甚合,市井棍徒时有一节极似豪杰,而豪杰绝非棍徒,乡曲腐儒时有一节极似圣贤,而圣贤绝非腐儒。


上一页      下一页

首页 | 授课老师 | 视频新闻 | 课程安排 | 培训照片 | 联系方式 | 
鼻尖上的历史© 2015-2024  版权所有 | 技术支持:天盛网络